浅谈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2022-03-08 行业新闻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飞速发展,支撑医疗机构日常运行的特种设备其种类和数量与日剧增。本文主要介绍医疗机构中特种设备的种类以及工作特性,并就目前医疗机构特种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医疗机构特种设备的科学、安全运行,推动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安全有序发展。

 

【关键词】医疗机构 特种设备 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医疗机构日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亦是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都配备了完善的、各具功能的特种设备,以满足基本生活及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大部分特种设备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基本已纳入建设项目中,这就需要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在特种设备设计选型、采购安装阶段积极参与,从安全与经济的角度选择适应的设备。但由于特种设备使用危险系数高、事故影响范围广,所以在特种设备使用维护周期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方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1特种设备的定义及其特性

 

(一)特种设备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和起重机械等设备。医疗机构特种设备主要包括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特种设备,其中承压类特种设备如燃气锅炉、蒸汽压力管道、高压氧舱、高压灭菌锅、液氧储罐、储气罐、医用气瓶及其安全附件等;机电类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设备等。

 

(二)特种设备特性

 

特种设备最基本的特性是涉及生命安全和危险性较大。2016年8月11日14时49分,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一体焊接式长径喷嘴”(差压式流量计)裂爆,导致发生一起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造成22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13万元。鲜活的案例警示着我们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作为人员密集并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只有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02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一)设备及环境方面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特种设备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医疗机构新增添的特种设备无论从设备本身质量还是从设计安装环境都对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有了一定的安全质量保证。但不少医疗机构依旧存在着前期安装的老旧特种设备,其安全技术参数以及使用环境都无法满足现存的安全技术要求,甚至相关技术资料都已经缺失。同时随着特种设备日常运行的损耗,很多医疗机构忽视了定期对特种设备的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估。在近些年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中,特种设备的老旧、损耗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人员及管理方面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各地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不断增加,同时不少大型医疗机构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这导致医疗机构将绝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至临床一线,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投入不足。部分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缺失、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案,未建立统一的特种设备档案信息进行法律规定的周期检验,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运行状态安全评估。同时特种设备从业人员作为医疗机构后勤人员一般专业培训机会相比其他医疗科室也较少,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有待提升,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情况下无法及时和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无法正确排除隐患,极大程度上成为引发特种设备事故的直接原因,影响了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03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寿命周期当中的安全管理方案

 

(一)特种设备购置及安装

 

医疗机构在购置特种设备之前需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包括所需特种设备种类、使用功能、安全性能、资金来源、经济效益、安装条件、使用年限以及使用科室意见等。综合各方面意见论证后,提交医疗机构办公会决议购置符合单位需求的合格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的进场安装阶段将直接影响设备后期的安全运行。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应在特种设备进场时,对购置的特种设备产品合格证明、性能技术参数逐一检查验收,确认无误后交由具有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安装。安装前,由施工单位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进行特种设备安装告知。告知受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以及《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土建环境、焊接连接、组配安装、实验调试等各项工艺有序开展。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医疗机构联合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进行验收,并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合法使用。

 

(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相应的管理组织部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每位管理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红线,说明特种设备事故后的严重后果;制定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严格规范管理作业人员的日常设备操作流程,遵守各项安全防护规定,杜绝违章作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巡检制度,通过日常巡检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将事故扼杀在“摇篮里”,降低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规范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及定期检验维护制度,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台帐,能够准确了解各类设备的使用运行状态及检验维护周期,确保各类检验维护如期进行;推进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技能考核培训制度,在保证全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知识技能培训考核,熟练掌握特种设备工作原理和应急处置方案,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三)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完善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降低事故危害影响最有效的手段。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属性制定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安全事故类型、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组成成员、职责、联系方式、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及善后相关事宜。根据应急预案特性,医疗机构每年定期组织全员参与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四)特种设备的报废

 

部分特种设备运行达到设计寿命或是损耗程度严重时,其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医疗机构日常安全使用。此刻相关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此类设备进行科学评估,确认无法满足安全使用后,及时拆除更新,确保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拆除的废旧设备按照相关报废流程进行处理。如此从购置安装到报废处理,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循环,使每一台特种设备保持高度的安全性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04总结

 

医疗机构的发展离不开特种设备的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中重中之重。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能力,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引进专业技能管理人才,培养一支懂法规、精技术、会管理的特种设备管理队伍,为医疗机构的安全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伟豪,谢伟柯,罗定芳.医用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19,29(11):97-98.

[2]裴孝安,金国辉.医院特种设备管理之我见[J].健康必读,2019,12:327.

 

 

文章来源:睿医界

作者: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韩磊

  • 在线咨询
  • 服务热线
  • 扫码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